时间:2017-03-30 来源:远光软件
3月22日,澳门科技大学与远光软件在澳门召开会议,就双方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生产、智慧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价值。
澳门科技大学资讯科技学院院长张渡、助理院长梁勇,远光软件高级副总裁李美平,远光研究院院长周志明,以及远光软件ECP事业部总经理谢小明等多名专家、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
校企携手“攻坚”人工智能
澳门科技大学是两岸四地的五十强大学之一,下设资讯科技学院,开设电脑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专业。凭借优秀的师资力量,完成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等众多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理论、网络通讯、模式识别、 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以及人工智能。
“澳门科技大学-远光软件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设立,将充分发挥澳门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各个分支学科的学术资源优势,和远光软件在能源、电力等大型央企集团生产、管理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市场及产业化平台优势,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探索人机交互、环境感知、数据采集、智能决策控制等领域的创新拓展,攻坚技术,打破壁垒,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
资料显示,远光软件与澳门科技大学早在2015年即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积极开展校企交流合作,共同培养信息化领域的复合应用型高端人才。此次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将正式开启澳门科技大学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教授、博士与远光软件高级产品专家、工程师等高精尖人才的对接与合作。根据方案,未来,远光软件还将挑选技术骨干前往澳门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为实验室的长足发展提供资金和人才的支撑。通过双方的合作,力争在三年内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远光软件的人工智能梦
“不远的将来,在企业、乃至国家治理领域,可以通过一个不断学习、时刻更新、无一遗漏、永不疲倦、高度稳定的‘人工智能决策助理’来实现对事项的科学评估和决策建议。”日前,远光软件董事长陈利浩一篇《用人工智能助推社会治理》 的文章传递了远光软件的“人工智能”业务布局的一个重要方向,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伴随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成长的远光软件,专注深耕能源信息化逾30年,为发电、电网、售电和用电的资源管理链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在能源行业企业管理软件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技术创新方面,远光软件以博士后工作站为龙头,依托远光研究院、三大研发中心,多家下属企业的技术力量,为产品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的风口,远光软件紧密跟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行业动向,开设多个前沿技术研究室,针对机器学习、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多种新兴技术开展深入研究。目前,远光软件在“人工智能+硬件”方面,研制推出出的智能档案馆、自助报销终端等伴随远光智能云财务共享解决方案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央企集团及下属单位成功应用,燃料智能化管理领域的一系列智能管理设备已在超过200家电厂高效运作;在“人工智能+信息系统”方面,远光软件结合企业管理软件“厚云薄端”、“场景化”的发展思路,加速推进基于业务场景的应用研究,其中,“远光YG-CC智能机器人”实现了智能报销、智能客服、智能语音搜索、智能查询、智能审计、智能工作台等功能,以更人性、更便捷、更智能的交互模式,强化柔性管理,提升效率。
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入选《“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后,作为优惠政策倾斜的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价值的巨大突破。未来,远光软件将瞄准人工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平台等方面开展长期而深入的探索,为中国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提供智慧支撑。
“政用产学研”融合助力产业发展
“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是远光软件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远光软件高级副总裁李美平表示,在本次共建实验室的基础上,远光软件还将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同申请澳门科技发展基金,为加强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寻找更多支持。
与澳门科技大学的多元合作,有助于推进远光软件在“政用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的优化和完善,探索校企双方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融合共享、协同发展、互惠双赢,最终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和精英人才培养,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除了与澳门科技大学以外,远光软件还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20多所境内外知名高校,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研发、项目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合作。其中,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的实验室,被评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同创新体系值得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索。”李美平表示,未来,远光软件将持续做好高校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造竞争力。同时,助力培养更多具有实战能力的信息化精英人才,推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